吴声:智能出行进入「场景智慧」周期
理解魏牌「全场景 0焦虑」。
3月1日,长城汽车魏牌在三亚举办摩卡DHT-PHEV上市发布会,主题为「新适界 智不凡」。会上共推出两款车型,以新中产为目标人群,主打「0焦虑智能电动」全新品类。
魏牌CEO李瑞峰、魏牌CMO乔心昱对品牌全球战略与产品技术创新作了系统发布,场景方法论提出者、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,现场带来题为《场景智慧:出行进化新周期》的主旨演讲,解读智慧出行当下的新命题以及魏牌的「场景智慧」探索。
本文为《吴声造物》对演讲精华的梳理,略有删改,与你分享。
出行即生活方式
新中产出行的舒适主义
如同今晚发布会上,魏牌强调「同其所服务的新中产人群一样保持终身进步」,我不由得想起二战时期神学家尼布尔曾经在一则祷告文里这样写道,「上帝,请赐予我平静,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;赐予我勇气,去改变我能改变的;赐我智慧,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。」智能出行也在产业与人同频共振的持续进化中,迎来了「场景智慧」的创新周期。
「数字中国」正在成为全球创新试验场。通过广泛场景的应用和复杂场景的训练,向世界输出持续进化的中国式智能出行方案。在一个「全面迈向新能源」时代,需要更好完成场景更新机制的出行领域,正结合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突破,开发出更合理的出行场景与产品形态,定义符合今天消费者生活方式的「场景智慧」。
作家吕晓宇在最近的著作《利马之梦》的结尾写道,「审时度势、把握分寸的前提,就是进入现场。」什么是现场?现场并不是到达的感受,现场需要寻找、参与,需要你从旁观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超越,深度地介入。
智慧出行的场景形态,早已从「任务式到达」进化为「移动式生活」,逐渐成为今天重要的数字生活方式。重新理解屏幕网络与数字化的人构建的感知交互;在气味、灯光、音响的氛围系统中生成来自汽车的独特空间印记;语音助手、抬头增强显示让操作体验更为无感自然;混合动力模式不止令驾驶拥有全场景的解决方案,就连露营场景的供电方案也进一步扩展了今天消费者「移动式生活」的场景应用。
「0焦虑」不仅是基于续航能耗的能源方案,而在于后疫情时代,出行作为更常态的生活方式,汽车真正成为科技产品就要让「焦虑感」不断被「安全感」覆盖,成为可信赖的生活日常。新中产对于舒适主义生活方式的理解,早已是安全感与自由度缺一不可。而自由度往往建立在安全感之上,用户需要自己定义的体验与参数,更加敏捷、深入细节的解决方案响应,形成生活更合理的平衡。
场景智慧
极致合理的解决方案
以魏牌的探索与实践为例,真正认知智能出行的「场景智慧」底层逻辑,在于理解新人群,突破新技术,开发新场景。理解新人群的痛点如何被洞察,必须承认一个最基本的现实:如同智能手机的器官化,数字化的车正在以人的「新器官」延伸为原点,让交互如影随形,所见即所达。
突破新技术、开发新场景,从移动互联到万物车联,「车」不再是沟通场景而是更为广义的交互场景。屏幕交互、图象传感、内容生态和移动娱乐空间,皆可以是数字化的车的畅想。
以移动式生活的场景开发为例,面对续航焦虑与出行空间的舒适感需要,都应指向服务于人的终极体验。参数固然重要,但是,场景智慧的本质是找到极致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以解决方案的极致合理,面对新场景中「不接驳」与「有缝隙」的焦虑。不再是堆料式的参数竞争,而是体验优先的细节主义。场景智慧在于每个「颗粒度场景」被捕捉洞察,每个个性化场景请求被灵活响应,并都能给出系统完整、持续刷新、极致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全场景 0焦虑
魏牌的场景智慧探索
场景智慧的开发逻辑在智能出行领域,正表现为「人车协同进化」:精准洞察场景痛点,精确定义用户体验,精细表达技术温度。
我在驾驶魏牌摩卡DHT-PHEV时,最重要的感知与各种专业解读可谓大相径庭。我关注的是超车时是否有自动提醒和矫正,关注的是摄像头检测后的确在说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,你为什么不能专心看路」,这不是调侃,在那个瞬间我感受到了技术温度。当所有人都在理解智能泊车是在秀技术优越感的时候,能否给予高手和小白更好的技术平权?我们需要去精确洞察更多未被充分发现的场景需求。智慧的解决方案,是在深入用户场景的每个细节创造出来;精细表达技术温度,科技的温度会成为场景智慧的极大体验和竞争力表达。
在一个体验优先时代,用户的价值依归怎样表现为合理的场景解决方案?我名之为「智慧」,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」,此得智慧也。智能出行方兴未艾,新中产在出行生活方式上全场景、全周期的焦虑层出不穷,唯有「场景智慧」是可持续、更具体的解决方案机制。
「以简驭繁,化繁为简」的产品主义与「动静相宜,得大自在」的产品体验,摩卡DHT-PHEV对智能出行场景智慧的探索,正浓缩为「全场景 0焦虑」的具象表达。不由得想起鲁迅那段话:「滔滔不绝很容易,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。」一起谈谈智能出行的「全场景 0焦虑」,谢谢各位。